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水平,加快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办发[2010]9号),现就今后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博士化、国际化建设为切入点,遵循总量、质量和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严把引进质量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新聘教师原则上应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或教授(50岁以下)职称,对于少数特殊专业的急需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经校学术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考核后,条件可适当放宽。引进教师必须进行严格考核,提出综合性评价意见并按引进程序审批。
3.突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根据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专业建设规划和需要,明确重点,集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做好师资引进工作。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迫切程度和引进人员情况,将引进人才分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急需人才、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团队引进等若干类型。围绕重点学科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设立引进优秀海外博士专项经费,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对于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结合学校总体规划,将在岗位聘用、工作条件、住房安置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实行“一人一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水平,可不受资历、工作年限等条件限制,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享受相关待遇。
4.创新机制,实行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发挥人才聚集效应。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建立和完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于学校重点学科、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实行季节工作制或短期工作制,并根据工作实绩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三、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业务素质
5.大力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教师博士化工程。到2012年,全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含在读博士)比例要超过35%,力争达到40%,其中经济、管理、法学学科门类要达到60%以上。原则上经济、管理和法学学科门类,45岁以下的教师应攻读博士学位,50岁以下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应有博士学位。五年后在其他学科逐步实施。学校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对于经批准考取本人所在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的博士研究生或考取专业与我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法学)相同的博士研究生,可予报销总额不超过3万元的学费、住宿费、差旅费等;对于考取与我校规划发展学科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可予报销总额不超过2万元的学费、住宿费等。所有考取人员均应与学校签订协议书。对于取得博士学位回校服务的教师,根据工作业绩提供不低于120㎡的住房,或给予相应住房补贴。
6.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培养规划,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全面推行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制度,认真做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举办专业骨干课程、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外语、人文修养等培训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将教师参加分类培训列入评聘职称、职称分级的依据。
7.积极鼓励教师进修、留学,实施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校为优秀教师从事高层次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境)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或访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每年选派1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到国(境)外知名大学作访问学者;每年选派10名左右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到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在教师评聘副教授以上职称时必须有一次专业进修学习的经历,同等条件下,具有国(境)外高校进修培训经历者,职称评聘、职称分级优先。
8.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短期挂职、调查研究、合作科研、科技咨询、业务培训和带学生毕业、生产实习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等形式,深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际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45周岁以下在岗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晋升副教授职称时,原则上应参加3个月以上的社会实践,并经考核合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职称评审、晋级的依据。
四、加大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力度,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9.实施学科带头人(龙湖学者)计划,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制订学科带头人(龙湖学者)选聘管理办法,按照一级学科设立学科带头人岗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门类分别设立1-3名、其他学科分别设立1-2名。对于学科带头人(龙湖学者)实行目标管理和聘任制,坚持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动态管理的原则,每年给予30-50万元的龙湖学者津贴。
10.继续实施学术带头人计划,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作用。完善学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和考核办法,制定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加强目标考核,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资助力度,每年分别发放学术带头人津贴10000元和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津贴6000元,用于从事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
11.选拔培养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教学团队和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制定骨干教师选聘管理办法,按从事一线教学专任教师不超过15%的比例遴选选聘骨干教师,每年发放骨干教师津贴5000元,优先安排到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
12.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理念,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学生授课不少于两门,并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五、实施引智工程,带动教学科研梯队成长
13.设立学科建设顾问岗位,推进学校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增强学校学术影响,推动科研立项和国际、校际合作。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将学术造诣深、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获得国内学术界公认的著名专家学者,或曾在985、211及财经类大学担任校级领导职务的教授聘请为学校学科建设顾问。
14.设立学院名誉院长岗位,对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给予具体指导。每个学院均应聘请1名本学科领域知名学者、教授为名誉院长,找准定位,凝练特色,促进学科建设。
15.继续做好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聘任工作,带动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上层次。对于德高望重的国(境)内外知名学者,可聘请为名誉教授;对于品德高尚、学术成果突出、社会知名度高的国(境)内外高校教授、研究员,或研究专长与学校学科发展方向一致,担任省部级以上政府研究机构或智囊机构负责人,可以聘请为兼职教授;对于担任或曾经担任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职务的国(境)内外教授、研究员或在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或大型企业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管理人员,可聘请为客座教授。每个学院应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实施情况,聘请20名左右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六、深化人事分配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
16.深化改革,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聘任教师,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聘任;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方法,强化聘任环节,实行严格的定期聘任制和合同管理制,选优汰劣,择优上岗;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或经考核不称职者,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解聘、低聘或按其实际能力重新聘任。实现教师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开放、动态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流动有序、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7.建立教师分类分级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履职考核。针对各学科不同特点,根据岗位类别、层次不同要求,探索并制定以实绩和发展为核心,由师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适应校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分级、奖惩和津贴分配等的依据。
18.制定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挂钩,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拔尖人才倾斜。对于在人才培养中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学校将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奖励,或按1:3配套奖励;在安排进修访问、职称评聘、职称分级时优先考虑。
七、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规范学术行为
19.狠抓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彰奖励一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坚持与业务考核并重,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级、岗位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查处学术不端和失范行为,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等,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三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并追缴已领取的科研补贴和岗位津贴。
八、统筹规划,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
20.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组,研究、协调、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完成。强化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职责与任务,并把教师培养、引进和使用情况列入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中共安徽财经大学委员会
安徽财经大学
2010年12月8日